高估值还是大模型,麻烦缠身的阿里云,只能二选一

jh 5个月前 (11-17)

停止分拆,不一定是坏事。

一夜之间,阿里又变了天。

11月16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今年7-9月,阿里整体收入同比增长9%,其主要业务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然而在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上,上任两个月的阿里集团CEO吴泳铭抛出多个重磅决定,引来市场热议。

其中最让人费解的一点,莫过于被市场寄予最大关注和期望的阿里云,宣布暂停分拆。

此时,距离阿里“1+6+N”分拆计划仅仅过去半年。这场涉及重组的大转向,为何突然刹车?

估值容易,赚钱难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当之无愧的巨头,阿里旗下各类业务种类繁多,但在多元化业务下,底层逻辑依然围绕着“电商”这个属性进行布局。

那么当阿里触及到增长天花板时,电商之外的多业务就需要交给资本市场,而不是一味由集团输血。

这就是年初阿里进行“1+6+N”分拆计划的目的之一。

在此之前,热衷“求变”的阿里在多次分拆业务后,陆续培养出支付宝、天猫、蚂蚁等多个体量庞大的巨无霸项目,为后续的商业帝国打下了牢固基础。

既然如此,阿里云智能业务作为经营多年的老牌业务,在逐渐成为电商之外又一个稳定的“收入引擎”后,自然有成为下一个巨无霸的潜能

当然,因为涉及到组织变革,这次的分拆计划的其实多少有点“被动”因素,阿里云真的有能力独立吗?

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其实还没有大规模的公有云业务单独分拆上市的先例。

2月初,中信证券在考虑增速和盈利能力后,参考亚马逊AWS等全球巨头的估值,给阿里云业报出了约2000亿人民币的估值。

然而这个数字低过了部分投资人的预期,他们以8-10倍市销率进行估值,最终按照去年772亿的营收,将阿里云的最终估值拉到8000亿元。

但财报数据证明,阿里云的赚钱能力完全撑不起如此高的估值

在2021年之前,阿里云收入始终保持在50%以上的速度逐年增长。而从2021年一季度开始,阿里云的收入增速开始持续下降,到今年年初更是跌到负数。

图源 | 电子发烧友网

虽然在上一财季再次反弹实现正增长4%,仅仅过去一季度又跌到2%。

相比之下,亚马逊AWS、微软Azure、以及谷歌云依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速,身后又有华为云、天翼云、移动云等国产云厂商的追赶,阿里云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

另一件大事是在今年9月,准备全身心投入阿里云的张勇,突然选择退休。

在张勇接手阿里集团后,阿里云逐渐与钉钉割席,更加注重B端,并且陆续推出AI大模型“通义千问”、生成式AI文生图模型“通义万相”等产品。

凭借AI热潮,大模型似乎是阿里云下一步增长点

大模型时代,阿里云急需求稳

在全面投入大模型之前,阿里云的麻烦,其实远比想象要多

今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静悄悄。然而,阿里云经历了一次“史诗级”的崩盘,包括淘宝、支付宝、饿了么、闲鱼、钉钉在内的应用均出现故障,此事迅速登上热搜。

据公告,当天阿里云监控发现云产品控制台访问及API调用出现异常,阿里云工程师紧急介入排查,崩盘发生三个多小时后,所有产品就恢复了正常。

此次重大事故,引发了外界对于阿里云稳定性的质疑。且不说企业用户,即便是个人用户,也难以忍受数小时的服务中断。

这也从侧面说明,阿里云在技术层面还是被疏忽的漏洞,这一次的事故无疑为整个集团敲响了警钟

在刚刚过去的2023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多次强调了AI大模型的重要性。不仅要为创业公司提供AI基础设施,并且自己也要下场做大模型,为客户做好“打样”。

目前,阿里云依然是中国大模型公司的首选。

据阿里云CTO周靖人介绍,包括百川智能、智谱AI、零一万物、昆仑万维等一众耳熟能详的头部企业及机构均在阿里云上训练大模型。

但在其他云厂商的追赶下,阿里云并非唯一选择,一旦不确定性因素,势必会面临云计算行业的大洗牌。

在财报会上,吴泳铭也透露出这个重要隐患:“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给云智能集团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虽然以阿里集团的财力,并不缺少AI芯片储备,同时自身又具备研发AI芯片的实力,不过提前为投资人打上一针“预防针”,也好为后续长期的烧钱以及可能出现的算力不足做好准备。

众所周知,云业务的支出大头本身带有带宽成本以及机架成本。国内云厂商每年需要缴纳巨额的带宽使用费。而海外云厂商却可以自建网络,这也是国内厂商长期亏损的原因之一。

如今再加上AI算力的投入后,更是一笔庞大的开销

若是阿里云真的选择了独立运营,以目前麻烦缠身的现状,以及过于离谱的高估值,势必会留下新的“爆点”隐患。

因此将阿里云留在集团的资源下,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结语

拿阿里云与亚马逊微软谷歌三巨头进行比较,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在缺少算力的前提,过高的估值反倒给阿里云带来了压力。

我们或许看到微软Azure靠着AI大模型大赚一笔,却忽视了微软背后强大的关键基础设施储备。

相比之下,国产云厂商都或多或少受到算力的影响

长期方向来说,AI大模型肯定没有错,但短期来说,国内的云厂商需要增长,业务实力以及资源,每一项都缺一不可。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