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百亿美金“画大饼”,富士康:不吃
印度半导体雄心被「信用破产」了
7月10日,电子产品代工业巨头富士康发布了一条关于“退出印度合资半导体工厂”的公告声明。
声明指出,富士康将退出与印度金属石油集团Vedanta的半导体合资项目,项目价值195亿美元(约合1410亿元人民币),并将公司名称从一个目前由Vedanta全资拥有的实体中删除。
莫迪曾盛赞这项芯片制造厂的计划,认为其是推动印度芯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一步”。然而看到了此前印度在针对国外厂商的诸多“骚操作”之后,再与印度合作时,就不得不掂量一番了。
夭折源于一拖再拖的合作僵局
笔者搜罗整理了这项建厂计划的时间线,似乎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去年2月,富士康宣布将与Vedanta合作,在印度建立一家半导体工厂,,富士康将投资1.187亿美元,持有该合资公司40%的股份;
9月,富士康与Vedanta签署协议,投资195亿美元建立半导体和显示器的生产设施;
今年5月,合资公司被爆出与意法半导体的谈判进展不顺利,Vedanta已说服意法半导体加入合作提供技术授权,但印度政府希望意法半导体在这项合作中加入更多利益,例如持有合资公司的股份等等。
6月底,印度市场监管机构因Vedanta违反披露规定对其进行罚款。
整个计划历时近1年半,但实际进展堪称寥寥,除了Vedanta因为“声称已经与富士康达成合作生产半导体”而被罚款之外,甚至少有相关消息传出。
以一件近200亿美元的重大合作项目来说,几方的合作沟通效率不得不让人捏把汗。
而有知情人士称,合作夭折的原因还包括了印度政府承诺的激励补贴一再推迟。
据称,为了申请补贴,富士康已经提交了一份建厂的成本预估报告,但是就在6月底,印度政府方面表示将要求富士康和Vedanta重新提交申请,并根据新提案再做评估。
但从以往印度的“骚操作”来看,这项补贴是延迟还是没有……就不好说了。
百亿美金难买“印度制造”
上述的“补贴”源自印度政府在2021年12月批准的一项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
印度方面预估,到2026年,印度的半导体市场将达到630亿美元,因此,对全世界的半导体、芯片制造企业发出了邀约,邀请函正是这块价值100亿美元的“大饼”。
除了富士康以外,新加坡科技公司IGSS Ventures、国际半导体财团ISMC都对此“饼”有意。
然而,目前这三项计划均已停摆。
IGSS的30亿美元半导体计划因为想重新提交申请而暂停;
而ISMC是阿布达比Next Orbit Ventures和以色列高塔半导体(Tower Semiconductor)的合资企业,也曾计划投资30亿美元在印度建立首座半导体晶圆厂,但高塔半导体随后却面临了英特尔54亿美元的高价收购邀约,建厂一事只能作罢。
对于富士康的退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研究副总裁尼尔·沙阿(Neil Shah)表示“这笔合作的失败绝对是‘印度制造’努力的一个挫折。”
“印度制造”的野心可能面临“信用破产”
一直以来,印度都试图在制造业领域取代中国的位置,奈何原本起步比中国强的他们却总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不谈此前特斯拉、苹果之类的企业在印度遭遇的难关,小米6月刚刚被冻的48亿还是历历在目。
可能是出于反击,也可能是纯粹的业务线收缩,小米最近已经开始在印度裁员,目前已经从1400多人减少到了1000人左右,未来可能还会继续。
甚至有小道消息称,印度斥资20亿要购买比亚迪1000辆新能源大巴,但面对这样的“大订单”,比亚迪冷静地表示“需要预付全款才发货”,并且只收人民币。
据印度工商部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1年,共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了在印度的企业和业务,全印总只剩下5068家注册的跨国公司,每年在印度注册的跨国公司数量从2014年的每年216家已经下降到了2021年的每年63家。
由此可见,印度在跨国企业中的口碑,已经有些“信用破产”了。
写在最后
笔者在上个月曾看过这样一个话题“谷歌在印度寻找供应商组装Pixel智能手机,从商业角度如何看待”
这个问题在世纪初就存在了,只是把谷歌换成苹果,把印度换成中国。
说白了,人口红利带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让逐利的跨国公司将生产组装这类低附加值的产业向相关国家转移。
而印度,显然还没有做好代替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准备,起码是有心但无力。
只希望各家企业擦亮双眼,警惕“竹篮打水一场空”。
本文作者:Visssom,观点仅代表个人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