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数字医疗刘东麟:云程发轫,履方致远,用20年时间深耕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

韩璐 2年前 (2022-07-08)

在复旦数字医疗外科手术导航系统产品的发展上,刘东麟的总结是“刚及格”。

复旦数字医疗刘东麟:云程发轫,履方致远,用20年时间深耕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

在医学领域,有这样一个科室被称作“皇冠上的那颗明珠”,而每一次手术也被形容为“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这个科室,就是神经外科。

众所周知,大脑是人体中最为精密和复杂的器官,遍布的神经、血管成为每次手术最大的难题。

在传统手术中,神经外科医生往往需要借助于磁共振、CT等医学影像来判定病灶的位置,继而在此基础上拟定手术方案。这中间非常考验医生本人的临床手术经验,毕竟稍有不慎,可能就会造成永久性伤害。

这一模式直到1947年出现了一道曙光。彼时,位于费城坦普尔医学院的实验神经学家Spiegel与自己的学生Wycis医生一起设计了一台定向仪,并基于脑室造影技术确定了脑内靶点,进行了首例人脑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这也是当前神经导航系统的“雏形”,并逐渐打开赛道。

国内最早出现的神经导航系统,是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于1997年引进的一台美敦力的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国内相关创业市场也由此开启。

就在5年后,有着复旦大学背景的校办企业“复旦数字医疗”正式成立,如今20年过去,以医学图像处理为核心,公司也早在2006年研发出自己的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并取得了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至今已经成功实施临床手术6万多例。

手术导航系统,就是医生的“地图”

相比于手术导航系统,人们更为熟知的可能是“手术机器人”,比如大名鼎鼎的达芬奇。而从结构与功能来看,导航系统相当于手术机器人的“前锋”,是手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当被装上机械臂,它也就变身为一台人们理解中的手术机器人。

在与复旦数字医疗总经理刘东麟对话中,他将神经外科手术类比为开车,手术导航系统就是高精度地图般的存在,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助手。

在多种医学影像基础上,通过实时跟踪手术器械的操作,同步呈现手术器械在患者脑部的位置,“导航系统能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帮助医生规划开颅手术路线,一方面避开神经、血管以及核心功能区,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脑肿瘤的全切率,大幅降低复发概率,这是导航系统最重要的意义。”

除了硬件系统,手术导航系统软件层面的医学图像处理也是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复旦数字医疗一切业务的起始点,并由此延展出AI医疗业务。

这方面,复旦数字医疗的“底气”与“杀手锏”,来自于与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的紧密合作关系。研究中心同时是上海市MICCAI(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从事医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手术、计算机视觉、医学智能诊断以及手术机器人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在此基础上,复旦数字医疗手术导航系统已经帮助医生将手术精准度达到毫米级。

此外,除了手术导航系统,复旦数字医疗也基于医学图像处理能力拓展出AI软件业务,在肝癌、前列腺癌等领域皆有涉足并取得出色成果,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公司“基于多模态影像的肝癌智能诊断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项目进入了全球创新项目路演二十强,在ProstateXGrandChallenge全球挑战赛中连续15个月排名世界第一。

20年时间,埋头深耕神经外科

众所周知,医学本身就是一个高门槛行业,而当与临床手术有所牵扯,则意味着门槛将再上一层。

“手术导航系统是一个跨学科的复合产品,其中涉及了医疗知识,也涉及计算机,以及机械控制、生物力学等等,也就造就了它的高门槛。”

这其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虽然“诞生”于神经外科领域,但如今的手术导航系统已经延伸到包括脊柱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等诸多领域,其中以骨科手术导航系统最为多见,更是在二级市场诞生了“手术机器人第一股”。

但相比于骨科领域,复旦数字医疗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20年来始终如一的深耕神经外科、脊柱外科领域。

“做骨科机器人的企业有很多,可能随便数数都有个10家、20家,但在神经外科领域,即便加上国际知名品牌,最终也只会在个位数到两位数之间。”其中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的难度而想而知。

成立至今20年,就硬件终端产品来看,复旦数字医疗也已经研发了Excelim-04等三款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用刘东麟的话来说,深耕神经外科领域的背后是复旦数字医疗一直以来的理念——云程发轫,履方致远,“只有打好根基才能走的更远。当我们将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度、路线规划等等都较为完美的解决了,那时候再延伸到其他领域,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新的产品认证,都会相对简单了。”

与此同时刘东麟也坦然道,用20年时间来钻研一个领域,在外人眼中可能会被贴上“过于保守”的标签,但是“我们自己希望一步一步走得踏实一点,毕竟产品与开颅手术强相关,这里面更为注重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容不得一丝马虎。”

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产品认证与市场推广上,其实早在2006年和2007年,复旦数字医疗就分别拿到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证书,以及欧盟的CE认证,但他们并没有急于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而是将认证看作一个“试金石”,以验证自己的产品、整个质量体系等等是否符合国际标准。

就国际市场,继2018年出口到巴基斯坦之后,2020年,复旦数字医疗将手术导航系统出口到欧洲,并开展了上百台手术,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已经出口到欧洲的手术导航系统解决方案商。

在追求完美这件事上,“我们也是刚及格”

可以确定的是,经过这几年的驱动与发展,国内手术导航机器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用刘东麟的话来说,早先时候医院里的大型设备都是由于国外进口,而现在一批国产正在兴起。

只是,相比于国外欧美厂商的设备,国内还是有一定差距。这一点也体现在全球市场份额上。

依据数据统计,全球外科导航系统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美敦力、Brainlab、GE医疗、史赛克、贝朗等等,被欧美囊括的前五大制造商,更是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5%。

这其中主要涉及到一个研发投入、市场推广等要素,相较于那些已经在国际上立足多年的医疗设备巨头,国产厂商或许在这些方面还有所差距,但在产品质量上却不一定就是输。

站在复旦数字医疗的角度,“我们出口到欧洲与国际巨头进行PK的时候发现,我们的产品,不管是性价比,还是使用操作等各个方面,并不亚于其他国际品牌。”

紧接着,刘东麟也进一步解释,国际大厂的手术导航产品基本是由一整个公司来运作,而大体量意味着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有“牺牲”,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可能只建立了销售地点,一旦产品出现问题,维修周期长且费用很高。相比之下,国产设备厂商的响应速度快、维修成本低,占据了优势。

另外,“我们有一本用户医院发表的论文集,其中不乏一些发表在全球知名神经外科杂志《Neurosurgery》、《Journalof Neurosurgery》的论文,同时我们也会和用户一起成长,若是他们有什么建议,我们也可以很快的做出反馈,在机器的迭代产品上加以改善。”

也是因为市场与客户医院的医生进行交流,并基于他们实操之后的改进建议改进优化设备的易操作性和人性化设计,让复旦数字医疗与国外客户医院的交流与问题响应也简单了许多。

对于手术导航系统,复旦数字医疗显然有着更为苛求的期望,也因此对于当前的成就,刘东麟也只是以“及格”、“刚起步”来作为总结。

而面对未来外科导航系统的发展,以自身产品为出发点,刘东麟也指出:“就整个手术机器人方向,AI+手术机器人肯定是未来的方向,主要聚焦在筛查诊断、具体治疗阶段,另外还有5G远程化、精准化、智能化、微创等等,都是接下来手术机器人未来发展的方向。”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