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虚拟偶像做同事
看上去很美?
当大众对元宇宙尚处于懵懂状态时,看得见的虚拟偶像们便成了连接现实世界的桥梁,填补了对元宇宙的想象空白。
2021年12月28日,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在朋友圈公布了2021年万科总部最佳新人奖的结果,并亮出了该员工的照片——崔筱盼。重磅的是,他揭晓了这位新人奖得主的真实身份——虚拟人。
无独有偶。此前的时尚博主AYAYI、清华女学霸华智冰、抖音美妆达人柳夜熙,还有诸如乐华娱乐旗下的虚拟偶像团A-SOUL......不难看出,赛道玩家们正在加速布局虚拟偶像的未来。
除了追赶风口,巨大的市场空间也给虚拟偶像赛道增加了不少“催化剂”。据艾媒咨询预计,2021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将达约62.2亿元人民币,相比2020年的34.6亿元几乎翻倍。虚拟偶像带动的周边市场规模,甚至有望在今年增长至约1074.9亿元人民币,相比2017年的80.9亿元涨了13倍。
狂奔的增速背后,逐利的资本也已经迎头赶上。
经笔者梳理,2021年截止目前在虚拟偶像赛道已经发生了超10起融资事件,多家公司甚至在年内连续完成了多轮融资,GGV纪源资本、峰瑞资本、蓝驰创投、创世伙伴CCV、顺为资本、中金资本、SIG海纳亚洲等知名机构都已开始出手,网易、字节、B站也悄然入局。
虚拟偶像如今可以说是“动物凶猛”,然而技术限制、烧钱不止、商业变现却依然是悬在其头顶一支巨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01 虚拟偶像囿于技术难题
踩中元宇宙风口的,除了崔筱盼,还有另一个阿里的虚拟员工AYAYI。
2021年5月20日,一个在光影之间,与真人无异的形象AYAYI出现在小红书上。在“这是真人还是AI?”的讨论声中,仅有一张图片的AYAYI收获了不少的流量,小红书一天涨粉4万,首贴阅读量也有300万。
上线不到三个月就被阿里相中,让其成为天猫超级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
粉丝暴涨、资本涌入,虚拟偶像正成为新风口。
然而,现实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技术门槛过高其实是虚拟偶像生产最大的障碍。(虚拟偶像的)制作过程涉及绘画、动画、CG等多种形式,研发成本、人员成本、技术成本花费也都不低。”科技公司从业者郭某对笔者说道。
而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员工,也并不好找。他告诉笔者:“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技术人才很难招,人才都被游戏大厂三五倍的薪资抢走了。”
几个月前,“在GTC 2021上英伟达CEO黄仁勋的演讲均由虚拟人完成”的谣言让无数元宇宙狂热粉为之喝彩,但真相却是1小时48分的演讲中只有14秒由虚拟人技术完成。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虚拟黄老板”每一个表情的生产线其实都很长,首先要在动捕房里用十几台单反对黄老板本人进行全身扫描,再让演员学习黄老板演讲姿势进行动作捕捉,然后再做算法工作。黄老板的头发、衣服、肌肉、骨骼绑定、渲染等等,每一个部分均由多人完成,才最终将最真实的虚拟形象展示在众人面前。
看似短短14秒钟的视频背后,实则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打底。
郭某对此表示:“虚拟人还远远没有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目前,世界顶级的图形硬件公司都无法完全拟真自己的老板,可见元宇宙远未至。”
就在最近,“清华首个AI虚拟学生正面亮相”登上微博热搜。在相关视频中,该学生面容姣好,抱着吉他弹唱了一首流行歌曲,引发大批网友关注。但事实上,据南都日报记者9月30日报道,该视频的原型是B站Up主“-鱼子酱酱-”今年2月发布的一则原创视频,只是将人脸和人声做了AI替换。
因此,也有不少网友质疑华智冰“哗众取宠”。有网友说,“我还以为人体服装都是AI生成的,闹了半天就一个换脸”,认为其并不足以被称为“人工智能大学生”,属于“误导宣传”和“噱头”。
一个月后,小冰团队面对行业内外的诘难作出了回应——此次演唱视频是小冰与鱼子酱酱合作而成,也“并非仅仅AI换脸”,同时融合了视觉、交互等等多方技术。(见下图)
虚拟偶像行业从业者范蠡(化名)向笔者表示:“写实虚拟人的出现就是达到替代一部分真人的作用,如果仅仅只是AI换头,那此类拔苗助长的方式伤害到的是整个行业。”
在元宇宙的构想里,这些写实虚拟人既要有匹配元宇宙的形象,就得和电影《失控玩家》里面的主角NPC盖伊一样——真实、不违和,还要有和真实人类投射在元宇宙世界里完全交互的能力。
然而这只是“看起来很美”,目前而言,写实虚拟偶像依旧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虽然其背后的开发商们在尝试用各种方式,但虚拟偶像们与真人的差距依旧过于明显。
对此,范蠡坦言,虚拟人所需的全流程CG制作、引擎渲染成本不低,出片时间长,具体制作流程和难度并不亚于顶级电脑特效。
诚然,要做出成绩其实并不容易。创造了AYAYI的燃麦科技在去年6月才拿到数百万的Pre-A轮融资,但在此之前其团队成员已在ip创作孵化领域深耕多年。“燃麦科技背后的大中台团队有150余人,这对于中小公司而言已经是顶配级别。”
在元宇宙的构想里,这些写实虚拟人既要有匹配元宇宙的形象,就得和电影《失控玩家》里面的主角NPC盖伊一样——真实、不违和,还要有和真实人类投射在元宇宙世界里完全交互的能力。
然而这只是“看起来很美”,目前而言,写实虚拟偶像依旧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虽然其背后的开发商们在尝试用各种方式,但虚拟偶像们与真人的差距依旧过于明显。
对此,虚拟偶像行业从业者范蠡(化名)坦言,虚拟人所需的全流程CG制作、引擎渲染成本不低,出片时间长,具体制作流程和难度并不亚于顶级电脑特效。
诚然,要做出成绩其实并不容易。创造了AYAYI的燃麦科技在去年6月才拿到数百万的Pre-A轮融资,但在此之前其团队成员已在ip创作孵化领域深耕多年。“燃麦科技背后的大中台团队有150余人,这对于中小公司而言已经是顶配级别。”
02 产业生态:内容、运营缺一不可
放眼国内,腾讯、字节跳动、网易和阿里等巨头都在加速布局虚拟偶像。
2021年12月25日,据36氪报道,北京世悦星承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世悦星承)于近日完成天使轮融资,金额约千万元人民币,由网易领投。
世悦星承成立于2021年3月,公司目前旗下运营写实派虚拟偶像物IP-Vila、Reddi和Vince,已合作了Gucci、Max Mara、Air Jordan、娇韵诗、Undercover、中国李宁等品牌。
事实上,这并不是网易投资的第一家虚拟偶像公司。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网易在2020年至今的22起投资中,有5起为虚拟偶像相关产业的投资,其中曾两次投资虚拟偶像“小冰”的团队,小冰最早为微软旗下智能聊天机器人产品,在2013年上线,后来被微软独立出来,由国内团队继续推进研发,目前“小冰”已经分别拥有动画和写实虚拟偶像形象(即前段时间网络曝光的、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的“华智冰”)
大厂的态度是明确的,既可以单独布局虚拟人产业,也可以将其作为自己旗下产品的一环。收购与合作实为一条不错的思路。
要知道,在打造虚拟人这件事上,大厂既有资金,又有技术,还有应用场景,可以暂时不计回报地赶上这个热点。
“(一旦)有了大厂的加持,中小玩家下一步就该考虑如何让自己旗下的虚拟偶像生命力长一些。而这个问题将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是元宇宙真正来临之前,大部分虚拟偶像公司的痛点。”虚拟人研发工作者张尧(化名)说道。
诚然,虚拟偶像本身是虚拟的,但粉丝对虚拟偶像的喜爱其实是对其背后故事的认同,偶像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内容”。当虚拟人变成了虚拟网红,就面临着要从部分公司的追逐战演化为一个完整的行业,仅有光鲜亮丽的外表还远远不够。
图 | 腾讯游戏学院提出的IP内容在用户层与商业链中的价值关系图
从事虚拟人研发工作3年的张尧告诉笔者:“大厂加持或许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主导运营和商业化主线的建设,而中小玩家如果没有明确的立足点,最终在虚拟人的世界里也会被人遗忘。”
自始至终,虚拟偶像都需要一个内容生态,从故事里走出来的人才能更鲜活。对于一系列自主打造的虚拟偶像,能再造一个“玲娜贝儿”式的角色或许很值得期待,但没有迪士尼那样的品牌号召力和配套,虚拟偶像如何穿越生命周期之问,只能用内容持续塑造外界的认知,就像崔筱盼、AYAYI还在社交平台接着演绎她们的故事。
03 火热背后难掩“烧钱”本质
可以说,大厂与资本的涌入,让虚拟偶像赛道变得更加火热。但火热的背后,难掩“烧钱”的本质。
做一个虚拟偶像需要花费多少钱?
据笔者了解到,从最初创意到最终呈现,耗费的时间成本一般要超过半年。
张尧表示:“在第一步建模上,虚拟偶像就花费不菲。如果是2D建模可能只需要10万元左右,但是3D建模就需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后面一系列流程花费更是不少。”在张某看来,虚拟偶像的投入产出比“特别低”。“我们以前的项目能做下来,全靠B站投资,烧钱来做技术,其实到现在快3年了也没回本。”
除了技术烧钱,范蠡也表示,虚拟偶像的IP打造也很烧钱。除了柳夜熙、AYAYI、集原美这些已经小有名气的虚拟偶像IP,大部分的虚拟偶像还在艰难“破圈”中。
目前,国内有数万个虚拟偶像,但实现盈利的却只有30%。屈臣氏、钟薛高、中国联通都推出了自己的虚拟人,但它们就没能爆红。
初音未来等IP能够经久不衰,主要得益于粉丝长期以来的情感投射,并因此与虚拟形象之间形成了强烈的情感羁绊。即便是国内的顶流洛天依,也是花了6年时间才实现盈利。
问题归根结底只在一点,虚拟偶像在这个并不虚拟的世界里,需要一种合理的自处方式。如果它只是一味地对外输出形象,却不能带来产出,偶像背后的大厂们迟早不会继续“为爱发电”。
那么,对于虚拟偶像而言,到底什么样的变现方式才更体面?
04 困在流量牢笼里的虚拟偶像
对活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偶像而言,流量依然是商业化之母——当然,如果元宇宙的世界观形成了,虚拟偶像或许会有新的发展。但至少目前看来,不管是崔筱盼还是AYAYI,虚拟偶像的商业化,方式和需求依然很现实。
抖音上柳夜熙子鼠妆仿装挑战吸引超1482.3万人观看,东方美学超现实KOL翎__LING在小红书种草,时尚博主AYAYI在微博晒出入职阿里的员工卡,还有各大品牌的虚拟代言人形象纷纷亮相。
不难看出,对虚拟偶像而言,其变现方式始终困在流量囚笼里。
艾媒咨询的《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预计2021年达到62.2亿元。作为对比,2021年中国虚拟偶像周边市场的规模却预计能达到1074.9亿元。简言之,捧红一个虚拟人再挖掘周边产业反而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经笔者梳理,在中国虚拟偶像的变现途径占比中,版权占比60%,多以贩卖周边衍生品的形式,剩下的广告代言占比30%-35%,演唱会占比5%-10%。这三种途径明显属于赢家通吃。
2020年底,虚拟人“集原美”入驻小红书,跟品牌方开始了一波代言推广,随后“LING翎”代言口红、“AYAYI”与Bose合作等案例纷纷出现,掀起了一波写实虚拟人出镜热。对于一些新锐潮流品牌而言,选择写实虚拟人作为形象代言人很划算,一方面价格和当红潮流明星相比并不高,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虚拟人的形式证明自己品牌的“前沿性”。
品牌为什么对虚拟偶像青睐有加?
在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崔丽丽看来,虚拟偶像不会出现道德风险,对品牌来说安全系数更高;也不会出现个人因素影响商业关系的情况。
创壹科技董事长谢多盛也有同样的看法:“不管是明星还是MCN的签约红人,其实都会遇到个人生活影响职业的情况,如果是虚拟资产,风险性会小很多。”
张尧告诉笔者,品牌看中虚拟偶像,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是其背后的Z世代消费群体,毕竟他们代表着未来的消费能力。燃麦科技负责人就曾公开表示:“AYAYI有近半的粉丝是18-24岁的Z世代人群,我们可以为品牌描绘他们在元宇宙中的全新形象,帮助品牌拓宽用户圈层。”
但商业版图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灰色裂缝”。比如虚拟偶像做美妆博主带货一事,市场一直存在争议。有粉丝曾评论:“虚拟人来做美妆博主,推荐的化妆品虚拟人用了也体现不了真实的效果。”
一家MCN机构的负责人对笔者表示:“品牌选择与虚拟偶像合作,可能也是尝鲜,如果一直是一张建模脸,用户也会看腻,而且请虚拟偶像代言的成本很高,与相同粉丝量级的KOL相比,价格至少是后者的3-5倍。”
“(对于)虚拟人来说,最体面的商业变现是元宇宙概念下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连接而产生的商业化变现”,张尧表示。不过,想达到这个目标,现在还差得太远。“现在,只能实现1.0版本,比如跟平台、传统IP合作,共创数字人或者做一些虚拟资产,未来什么走向,还要看元宇宙的发展情况。”
05 结语
元宇宙设想中虚拟与现实互通的状态能否实现?
虚拟偶像真的能做到和《失控玩家》里的盖伊一样——具有真实、不违和的外形,还要有和真实人类投射在元宇宙世界里完全交互的能力吗?
张尧虽然对此充满希望,但也认为需要时间。他认为,只有当虚拟人与真人建立真正的关系,才会推进这一赛道走入下一步。“虚拟偶像不解决内容生态的问题,那它就是一张冰冷无效的皮。当下可以很热,但如果跟每个人都没有关系,热度就会消失。”
在他看来,把职业细分成记者、歌手、健身教练等多个领域,再将虚拟人投入其中是更容易实现的路径。“充当健身教练的虚拟人只负责给你上私教课,你们不会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大家首先要做的应该是降低期待。”
《她》是张尧最喜欢的一部科幻电影。影片末尾,男主Theodore意识到自己的AI女友Samantha并不属于他一个人,不过环顾四周,地铁里的乘客仍沉浸在与AI伴侣的相处中。Samantha对男主已不再重要,但对很多人而言仍然不可或缺。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