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最新发文称:应避免使用激素作为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可能会引发肺损伤。
除非特殊原因,否则应避免使用激素治疗新冠肺炎。
今日凌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世界卫生组织成员Russell、Millar、Baillie等人所撰写的评论文章——“临床不支持糖皮质激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损伤”。其中Baillie是世界卫生组织2019-nCoV临床管理小组的成员。
该篇文章通过分析皮质类固醇激素在SRAS、MERS、RSV等临床中的表现得出以下结论:
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可能会引发肺损伤。
关于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新冠肺炎
文章中给出了不建议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原因,即在SARS和MERS感染的肺组织学检查中都显示出炎症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这是由宿主免疫反应引起的。而皮质类固醇激素虽然可以抑制肺部炎症、但也抑制了免疫反应和人体免疫系统对于病毒的清除作用。
比如针对309名MERA危重患者的回顾性观察研究报告中显示,有151名患者在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还需要其他的治疗方式,比如呼吸协助、药物增加血压以及透析形式。报告中还发现,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从体内清除病毒。
对于国人比较熟知的是,在2003年SARS疫情发生时,在完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非典病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后来许多患者在治愈后出现了股骨头坏死症状、肺部功能障碍等。
在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世界卫生组织在1月28日发布的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指南中提到,建议不要使用皮质类固醇,除非有原因表明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益或者有害。
《柳叶刀》发布的这篇文章提到,新冠病毒感染会引发危及生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然而,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研究到病毒性肺损伤的一般性证据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些实验通常包括大多患有非肺病或者无菌性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人。而根据对共计574名患者的6项研究,对任何原因引发的感染性休克治疗进行回顾可以看到,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其以在2020年1月29日发表的报告为例,在140例新冠肺炎患者中有7例发生了败血性休克。虽然有318种皮质类固醇激素已经广泛应用于败血性休克,但其治疗效果还尚不明确。然而严重低氧血症性休克通常是由于胸内压增高导致的,而不是血管麻痹,这种情况下,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不太合适。
不过在2月5日,国家卫生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结合了此前的四版诊疗方案,均包括针对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其中提出可以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天)使用糖皮质激素,且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2mg/kg·d。
多种方式正在尝试治疗新冠肺炎
自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外多个机构和研究人员都在加紧进行关于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和抗病毒药物试验。
三天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及其团队表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两种药物被证明可以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李兰娟院士建议将这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两种药为处方药,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宋树立表示,他们在救治工作上进行了很多探索,如克力芝、瑞德西韦和中药治疗等。
不过克力芝已经被李兰娟院士认为有毒副作用,而瑞德西韦可以说是这几天的热点。2月6日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的注册审批工作完成,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了这一临床试验,据该临床试验牵头人曹彬教授介绍总计拟入组761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展开。如果III期临床试验结束,其有效性得到验证,该药预计能马上应用。
此外据媒体报道,泰国曾使用抗流感和抗艾滋的组合药物,洛匹那韦与利托那韦,使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病情在48小时内迅速好转,病毒检测结果也在48小时内由阳性转为阴性。
总的来说,在抗病毒药物试验方面,近日来取得了不少进展,关于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的讨论也有很多,这一切或许都将会在新一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有所体现。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