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途探索梁建军:用航天骨干型人才梯队,打造高水准商业运载火箭

伶轩 4年前 (2020-01-15)

星途探索新一轮融资计划已启动,预计规模为亿级,资金将主要用于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

2019年12月25日16时50分,一枚名为“探索一号·中国科技城之星”的商业亚轨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顺利完成了全程机动飞行、大动压整流罩抛罩等任务,这也是该型运载火箭的首飞。

这枚火箭来自星途探索,一家成立不满两年半的创业公司。更值得一提的是,“探索一号·中国科技城之星首飞即成功,足以印证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正在飞速发展,星途探索创始人&CEO梁建军则进一步表示,“这说明我们已经一只脚踏进了国际商业太空俱乐部的大门。”

图 | 星途探索创始人&CEO梁建军

出身火箭军,人才梯队建设严谨,实力不容小觑

梁建军毕业于火箭军工程大学机电工程专业硕士,此后便在火箭军装备研究院工作近二十年,先后担任多项重大项目负责人、多型重点装备研制中任型号总师助理,并获得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国防专利,用他的话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和积累,才让他对我国国防及航天工业体系非常熟悉的。

星途探索梁建军:用航天骨干型人才梯队,打造高水准商业运载火箭

“随着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尤其是SpaceX、蓝色起源等公司的迅速崛起,加上国内政策、资本的支持,相关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行业前景非常广阔,这也是我决定在2017年创业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航天运载器产业技术门槛极高,且需要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星途探索的优势之一,就在于拥有一支航天骨干型团队。

“我们的创始团队,在航天领域有着平均20年以上研发和管理从业经验,且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

仅以火箭发射过程为例,其中便涉及到程序申报,与发射场首区、航区、落区等的技术协调沟通,以及可行性、安全性、风险性相关分析,这些都要求工作人员有非常深厚的技术和管理协调能力。

与此同时,在关键的研发人才团队建设方面,星途探索也在积极开展自身的人才梯队建设,打造“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

“老”,以专家顾问团为主,其中包括有着30年行业从业经验的院士专家;

“中”,也是主力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为35岁左右,100%硕士以上学历,无论在行业经验方面还是工作精力上均具备竞争优势;

“青”,主要由航天类院校的优质毕业生组成,这是星途探索自有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

除人才团队外,星途探索还在绵阳和西安分别筹备建设总装制造基地和火箭发动机动力研发基地,其中总装制造基地将主要用于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和生产,预计最晚到明年上半年完成主要建设工作,届时即可具备初步总装制造能力;火箭发动机动力研发基地方面,则已有一支专业液体火箭发动机团队正在展论证工作,未来将主要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姿轨控装置的研发。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高能创始团、严谨的人才梯队,以及完备的配套基地建设,星途探索才能做到亚轨道运载火箭首飞即成功。当然,除了成功首飞,对于商业航天创业公司而言,技术和产品的最终商用至关重要。

产品规划明确,创业公司最需要的是“造血”能力

在创立公司之初,梁建军便有着非常明确的产品和商业规划,“以亚轨道火箭、靶弹、航天技术咨询服务等业务使公司快速具备造血能力,主线业务包括固体运载火箭、液体运载火箭、航天单机产品研制同步进行,并凭借强团队合作推动航天器快速商用。”

技术咨询方面,凭借多年的航天及相关软件开发经验,星途探索主要是和院校、政府单位等展开合作,提供诸如空气动力学、轨道/弹道设计、安全性/可靠性计算等专业度较高的咨询、优化和仿真服务,涉及内容包括飞翼压力云图和空间流线、火箭爆炸仿真、冲击波传播分析等。

硬件产品布局上,火箭研制为重中之重,目前主要研制产品包括亚轨道运载火箭和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其中,“探索号·中国科技城之星”为星途探索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关键技术验证开发的通用型飞行试验平台,具备全程机动飞行能力,可广泛应用于高超飞行器、超燃冲压发动机、商业航天产品准入考核等,为临近空间探测试验载荷提供定制发射服务。

具体到产品性能上,“探索号”最大载荷能力超700kg,飞行高度在30km-350km区间,飞行速度则在4Ma-10Ma区间,且成本低,任务周期最短仅需4个月,在应对快速发射时具备核心优势。

星途探索梁建军:用航天骨干型人才梯队,打造高水准商业运载火箭

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方面,星途探索专门针对微小卫星发射开发了“星途号”火箭,载荷能力预计可达240kg/500km SSO,起飞重量达30吨。

“未来几年内,我们的工作重心都将集中在将这两大系统级产品快速商用落地。”

在单机产品上,目前星途探索在通用测试仿真平台、卫星/光纤惯导组合导航系统、一体化集成飞行控制器等方面均有产品面世,应用场景涵盖了导弹的地面测试、航天器/导弹/车辆制导,以及作为飞行控制计算机用于IMU、卫星数据的采集处理。

“研制单机产品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逐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产品供应链体系,进一步降低航天器研制和飞行成本。”

“自我造血”能力之外,星途探索成立至今还曾获得两轮、数千万级融资,天使轮投资方为翊翎资本、七熹资本;第二轮投资方为绵阳市高新区、国信弘盛、同方投资。梁建军还透露,“去年亚轨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之后,我们便启动了新一轮融资计划,此次融资规模预计为亿级,资金将主要用于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为国内即将爆发的卫星发射需求做准备。”

最后

可以看到,星途探索整体产品和商业规划上非常井然有序,这也是一家创业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而“探索一号·中国科技城之星”的首飞成功也是这一战略部署的印证之一。

当然,就目前来看,包括星途探索在内的国内商业航天公司都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和SpaceX、蓝色起源等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谈及此梁建军表示,“客观承认差距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商业航天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且在全球商业航天发展的大环境下,资本的注入以及更多人才的加入,势必会给国内航天产业带来更多的活力,发展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