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温浩:不能为了AI而做AI,应该形成感知、认知和决策闭环

伶轩 5年前 (2018-12-24)

AI企业发展应该是一个从学术研究、行业验证、商业落地、行业平台到智能生态的一层层深入过程。

12月21日,镁客网在西子湖畔举办“2018硬科技行业领袖峰会暨镁客网年会”,共邀产业同仁,与现场300多位观众一起回顾2018,展望2019。

本次峰会汇聚了Arm中国、云从科技等在内的超过300家硬科技企业及投资机构代表共同参与。在发表主题为《从核心技术闭环出发,实现产业变革之路》的演讲时,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温浩认为,AI企业发展应该是一个从学术研究、行业验证、商业落地、行业平台到智能生态的一层层深入过程,这也是人工智能企业理想的发展阶段。

云从温浩:不能为了AI而做AI,应该形成感知、认知和决策闭环

以下是温浩先生的演讲实录:

感谢镁客网的邀请。

我们先讲一下云从在这3年多时间里,从打造核心技术闭环到领导产业是怎么做的。

云从是一家从中科院孵化出来的企业,我们的技术累积已有十多年,创始人周曦博士师从美国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教授。除此之外,我们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和部委标准,承接了国家相关三大平台:人工智能智能基础自然公共服务平台、发改委高准确度人脸识别的应用还有工信部核心SOA芯片应用。另外,我们在国内还设立了五大研发中心。

目前,我们的业务主要聚焦三个行业,银行总行、安防和机场。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国家级平台,以能力和资源为支撑点,凭借AI定义设备、定义场景做各个行业的解决方案。定义智慧生活,提升生活能力。

前一段有一个新闻,宁波的行人闯红灯被抓拍,结果是公交车上的董明珠广告。这个事情告诉我们,AI技术在应用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不能为了AI而做AI,它应该是有感知、有认知、有决策的一个闭环。或者你的技术够先进,能够形成一整套的有价值的方案。

云从要打造的就是技术闭环,具备感知、认知和决策能力。人工智能是"头雁",人工智能解决的是问题的本身,怎样让能力提高,怎么去解决问题,让它引领技术发展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技术落地方面,除了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是应用最广的技术,很多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人机交互的视觉入口。

其实,在语音识别中,京东、小米都有很大的投入,但在视觉上去没有。而视觉识别中,除了人脸,还有人体识别,通过体态、衣着识别等,以后也都会有大规模的应用。

人脸和人体是对人识别的比较完善的方案。我们在中科院做了很多实验,对人脸做了各种角度、各种光源的分析,形成一个结构化的数据,现在的识别率已经接近96.6%的商用标准。举个例子,一个女孩在公园里面跑步,没有拍到人脸,但我们可以通过形体特征把她识别出来,这是一个跨摄像头和没有人脸的识别应用,明年将会落地。

公认的,人机交互的下一代交互方式就是“人脸+语音+AI”,比如VR交互。那么云从在视觉识别外,还联合实验室、大学、中科院做了语音识别,措辞率很低。我们在决策方面做了很多模型,比如双塔神经网络。

五官感知方面,我们通过感知技术做了统一大数据建模,通过机器人学习来画像,得到策略推荐,再到执行、反馈。比如"董明珠"闯红灯事件,就是感知系统不够完善,如果系统知道董明珠不可能出现在宁波,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我们还做了行业产品和解决方案,在银行有50多个解决方案落地,通过感知技术做集成生物识别,比如ATM机刷脸取款等,这是比较简单的应用。

除此之外,银行对备付金预测也很关心,比如为上海建行的1000多个站点预测备付金,1个月超10亿的话就能节省上百万的利息,这是从感知到认知的决策闭环。

零售行业线下门店方面,从店外进来多少人,进来多少次、流连于什么产品间等,我们都有一套客户转化率去做识别和决策。举个例子,门店门口装有人脸抓拍机,可以判断是VIP、会员、还是熟客,并根据性别年龄推送广告;到货架上,有感应技术获取画像并将其推荐到店员的终端上去,由他/她为顾客做相关的推荐;最后的支付环节,直接刷脸支付就可以了。

这才是现在AI技术可以帮助门店做的事情,而不是弄一个无人超市,对提高产量,毫无帮助。

最后我们认为,AI落地将从最开始的学术研究,体现技术先进性一步一步走到行业验证,在行业实战,最后到成为行业平台和智能生态。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