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围剿战,美团上海日订单30万扇了滴滴怎样的耳光?
据有关报道,美团打车登陆上海,前两天每日完成订单量超过25万单,第三天订单量突破30万单,迅速取得1 3以上市场份额。
据有关报道,美团打车登陆上海,前两天每日完成订单量超过25万单,第三天订单量突破30万单,迅速取得1/3以上市场份额。这个情况对于原被本认为已经彻底统治了出行市场的滴滴而言,的确不是一件好事。虽然说不上什么打脸,毕竟只是区域市场的短期统计。同时,美团打车主要靠疯狂的补贴抢占市场,而疯狂补贴是不可持续的。但是,滴滴出行的市场霸主地位的确没有想象中那么稳固。
我国市场一直存在店大欺客的问题,每个公司在初创时期都会大规模让利于客户,甚至亏钱补贴用户,只为了快速抢占市场。目的就是获得市场统治地位和定价权。为了抢夺统治地位,不惜大规模烧钱,大打价格战,以至于创业公司只能靠大规模融资勉强维持运营,一不小心就会破产倒闭。等把竞争对手都打跑了,转身就利用市场统治地位,大肆涨价或者压榨上下游企业。不仅仅是出行领域的滴滴,包括打入出行领域的美团,在自己的外卖市场,即便市场上还有一个饿了么制衡,也频频被合作商家指责抽成比例高到不合理。而依然没有完成统一的共享单车行业,则是各个企业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以至于用户的押金面临很大的风险。倒闭企业留下无人处置的单车,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负资产。创业企业之间比拼的不是谁的模式更有优势,谁的产品更有竞争力,而是谁的融资更成功,谁更能烧钱。补贴战成了市场竞争主旋律。
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很多行业市场都陷入了恶性循环,领军企业先利用资金优势大打价格战,赶跑所有竞争者之后再追求不合常理的高利润。而滴滴出行无疑是这里面的典型代表,很多对滴滴不满的司机甚至用“滴滴不死,天理难容”来形容这个平台。滴滴先后跟快的和优步中国两大主要的竞争对手合并,实现在中国出行市场的一家独大。这也给很多行业一个启示,市场领军者通过合并来获得统治地位,从而尽快实现盈利。市场上笑到最后是资金实力最雄厚的企业,而不是市场表现最好的企业。不仅仅如此,由于资本的强势干预,以至于企业把合作伙伴跟客户的重要性忽视了,没有跟用户共赢的思想,把用户单纯想象成了利润源。早期的过度补贴让用户形成依赖,随后利用高价回本。对于合作商户也是如此,先是无限让利,随后无尽压榨!
对于一个新的行业,通过适当补贴培育消费者习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利用过度补贴让全行业无利可图,赶跑所有竞争者以实现事实垄断,获得随意定价权。商业竞争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资本游戏,没有了互利共赢的精神。作为这种模式的先行者跟代表企业,滴滴在出行市场正面临着美团的野蛮入侵,而入侵的利器则是当年滴滴的拿手好戏——高额补贴。
如果滴滴出行以一个合理的定价和佣金体系,利用高效运营获得利润,美团就不会有进入出行市场的动力,因为无利可图。但是,滴滴的高价高回扣政策让美团等企业对出行这块肥肉,非常眼馋。美团杀入这个市场也是必然,即使没有美团,也会有其他企业来做这件事。面对美团的入侵,滴滴用进军外卖市场进行回应。并且,从一开始表示美团的进场不会给出行市场带来变数,只不过三百多家出行企业多了一家。到现在不得不根据美团的补贴策略做出相应调整增加补贴,事实证明滴滴感受到了美团的威胁。而且,滴滴这种偏离用户价值的市场应对行为,证明了“重视用户价值”不过是一句空话,用户和滴滴司机的逃离,并不令人意外!
用户忠诚度应该来自于商家持续不断的客户经营,而不是市场垄断地位。要说美团抢走大量份额扇了滴滴耳光,倒也不至于。但是,滴滴想凭借市场垄断地位躺着挣钱的美梦的确要醒醒了。其他市场领军企业,也是一样,比如说进军出行市场的美团,在外卖市场能否经受住滴滴的考验,外卖市场的水分有多大,很快也会有答案的。毕竟美团打车表示滴滴司机大规模倒戈的同时,据传闻滴滴外卖也得到了海量美团骑手的拥护。用户们会不会也大面积拥抱新玩家,值得关注和期待!
希望充分竞争可以帮助企业回到良性竞争的轨道,而不是先过度补贴,后高价垄断的畸形模式。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