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设备前进路上,必须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

周彤 8年前 (2015-12-01)

虚拟现实技术成熟其实还很远。

目前,VR概念十分火爆,其产品市场也是空前繁荣,国内外做相关产品开发的更是数不胜数。11月19日,虚拟现实板块整体涨幅超过20%,近20家概念股涨停。目前热度较高的是三星已经发布了的首批消费版虚拟现实头盔gear VR;Oculus公司即将发布的消费版虚拟现实头盔Rift;国内3Glasses公司也即将于明年发布的消费者先行版VR头盔。虽然现在国内很多公司都在对外宣称即将发布消费版VR设备,但是其实这里存在着许多至关重要的技术性问题未解决,成熟之路还很遥远。

一、国内多为VR开发者版本,与消费版相比还差距甚远

国内的VR产品在网上现在已经能看到许多了,售价也相当低廉。“暴风魔镜”更是低至99元,最高也不过才500元,更多用户都可以对VR进行相关体验。但是这并不代表,国内的VR技术已经成熟,达到了消费版的水平。其实大多仅仅只为开发者版本,除了“暴风魔镜”以外,绝大多数的厂家连具体的出货量都未公布。据已得知的消息称,出货量在万台左右是相当常见的事。

就国内而言,目前最为突出的是3Glasses品牌,他们于2012年开始对虚拟现实头盔进行研发。去年7月公布了第一代设备3GlassesD1,现在已经完成第二代3GlassesD2的研发,并表示将于明年发布一款消费级的VR头盔。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达到了消费级的,却并不是消费版的产品。两者最关键的技术要数清晰度和延迟率两方面。在镜片、光学算法、视力兼容等方面消费版本要做的更好。

七鑫易维联合创始人彭凡直表示:VR的技术要求其实很高,并不仅仅就是做一个眼镜和一个头盔就能行的,最要命的还是要涉及三维重建技术的研发。这方面国内的厂商目前做的并不理想,距离国外做得比较好的知名企业还是有不少距离的。而且以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短时间内并不能迅速做到商业化,产业链不完善,大批量的投入生产也并不现实,需要时间来进一步巩固发展。

二、内容单调、VR游戏版本开发成本过高

买了VR设备其实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还要有内容才行。但是目前市场上主要关注的还仅仅只是硬件的发开,内容上有优质设置的极少,这对于消费者理所当然地没有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开发有优质内容的成本过高。比如开发一款原创VR游戏,30人的团队需要做六个月,成本为100万左右,但是若仅仅只是开发一款手游,资金才需要一半;而如果是将一款3D手游改成VR模式,则需要从底层就开始进行修改,里面的交互系统、玩法、角色视觉转换等都需要做很大的改动,成本依旧不低。更不谈本身在市场就尚不明确,需求并不巨大的情况就进行高成本开发,这是连腾讯、网易等大企业都还在观望的市场,仅仅有一些小的创业公司在做尝试。

TVR时光机联合创始人方相原表示:VR设备火得太快了,导致留给内容发达者的时间太少,在设备能不能可行的情况下谁都不敢进行高成本的游戏开发。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至今还没有一款非常成功且优质的游戏版本。但是可喜的是,11月23日,方相原和他的团队共同研发的VR游戏《Finding》已经正式登陆gear VR的平台了,而国内至今登上gear VR的游戏也仅有两款。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的是,VR的前景市场还在于内容的充实,没有优质的内容,仅有硬件是远远不行的。VR本身就是一场信息革命,是用另一种方式讲故事。没有故事,怎么谈得上核心竞争力?

目前3Glasses的品牌战略部秦凯表示:3Glasses已经在和米粒影业进行着合作,准备开发VR版的《龙之谷》游戏;同时还会与一些专门做VR游戏的团队共同研发一些基于VR设备的优质原创游戏,登陆相关平台,供更多客户体验;以及一些影视制作发行商的合作,将于明年推出一些VR电影宣传产品,进行试水。

三、投资者普遍偏向于硬件的开发,忽视了内容的投资

国内的消费版VR设备要想做到成熟,首先就要做到的是“硬件品质跟上来,成本降下去”,其次是必须拥有成熟的生态产业链才可以实现。以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而言,远远还达不到这么高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并且不断完善商业模式。

即使现在VR市场火爆异常,但是大部分投资商都只注重硬件的投入而非内容的开发。比如毅达资本将几千万元在VR领域的投资大部分投向了硬件设备商,他们大部分都由于内容制作的时间过长而不敢轻易尝试。

但是,不管怎样,VR技术都是一种科技的进步,代表了我们对于环境的感知在随着工具的进步而不断改善。现在的VR就像10年的互联网一样,在经历着重重考验。但是我们一直都确定着,消费版的VR设备终有一天会出现在我们面前,成为最大众化的视觉工具,这是无法否认的趋势。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